大家好,我是技术老金。
前面我们聊了稳定币的各种应用,今天咱们把视角拉高一点,聊聊一个更宏大的话题:各国央行数字货币(CBDC)的崛起,以及它和稳定币之间,究竟是竞争关系,还是共存关系?

什么是央行数字货币(CBDC)?
简单来说,CBDC就是由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发行和控制的数字货币。它和我们现在用的纸币、硬币一样,都是法币,只不过是数字形式的。比如中国的数字人民币,就是典型的CBDC。
CBDC和稳定币有啥区别?
特性 | 央行数字货币 (CBDC) | 稳定币 (如USDT、USDC) |
---|---|---|
发行主体 | 国家中央银行 | 私人公司 |
法律地位 | 法定货币 | 私人发行的数字资产 |
信任基础 | 国家主权信用 | 发行公司的信用和储备金 |
匿名性 | 可控匿名 (通常) | 相对匿名 (取决于链) |
中心化程度 | 完全中心化 | 相对中心化 (法币抵押) 或去中心化 (算法) |
主要目的 | 提升支付效率、金融普惠、货币政策传导 | 规避加密货币波动、跨境支付、DeFi应用 |
CBDC的优势和目的
各国央行之所以积极推动CBDC,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:
- 提升支付效率:实现更快速、更低成本的支付,尤其是在跨境支付方面。
- 金融普惠:让更多没有银行账户的人也能享受到金融服务。
- 货币政策传导:央行可以直接向公众发行数字货币,更精准地实施货币政策。
- 应对私人数字货币的挑战:包括稳定币和加密货币,维护国家对货币发行的主权。
CBDC与稳定币的博弈
从表面上看,CBDC和稳定币似乎是竞争关系。CBDC是“国家队”,稳定币是“民间队”。国家队要维护货币主权,自然会对民间队有所限制。
- 竞争点:在支付领域,CBDC可能会直接取代稳定币的部分功能,尤其是在国内零售支付方面。因为CBDC有国家信用背书,安全性更高,用户接受度会更广。
- 共存点:
- 跨境支付:虽然CBDC也在探索跨境支付,但稳定币在效率和成本上仍有优势,尤其是在一些小额、高频的跨境场景。
- DeFi和Web3:稳定币在去中心化金融(DeFi)和Web3生态中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应用场景和用户基础。CBDC作为中心化货币,很难直接融入这些去中心化的应用。未来可能会出现CBDC和稳定币相互协作的模式,比如稳定币作为DeFi的底层资产,而CBDC作为稳定币的储备资产。
- 创新试验田:稳定币作为一种私人发行的数字货币,可以进行更多创新性的尝试,为CBDC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。
老金的展望
我认为,CBDC和稳定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,会呈现出一种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复杂关系。
- CBDC将成为主流:随着各国CBDC的逐步落地,它们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主流货币形式,尤其是在零售支付和国家层面的金融体系中。
- 稳定币将走向合规化和专业化:为了生存和发展,稳定币将不得不积极拥抱监管,成为受严格监管的“数字货币服务商”,专注于提供特定场景下的高效服务,比如跨境支付、DeFi流动性等。
- 市场将更加细分:用户会根据自己的需求,选择不同的数字货币。需要国家信用背书、安全性高的,会选择CBDC;需要去中心化、高效率的,可能会选择合规的稳定币。
总而言之,数字货币的未来是多元化的。CBDC的出现,不是要“杀死”稳定币,而是要规范和引导整个数字货币市场,让它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,而不是成为投机和风险的温床。
我是技术老金,我们下期再见。
正文完